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形而上學化問題
釋教傳入中國,從漢至晉主要是禪學以及般若學2大系統。當時緇素對般若學 的理
解、註釋,都脫不了魏晉風行的《老》、《莊》形而上學思想。魏世何晏、王弼祖述《老》、《
莊》,其立論皆以"無為本"。士醫生競尚空無,唱貴無賤有,"本無""末有"。東晉之 初
,名僧釋道安是鑽研禪學以及般若學2宗的集大成者,並融會2宗,建立本無宗。且有云:"
無在元化以前,空為眾形之始,故謂本無。"以"無"、"空"為事物之本體、宇宙之根源
。般若學六家7宗,均是談無說空,籍格義悟入佛典。然有以佛之"空"義,適似《老》《
莊》虛無;佛之涅:三七8;寂滅,有比之《老》《莊》無為。以形而上學之說傅會"般若"也。當時 ,
名僧與名士頗相投緣,《般若》與《老》《莊》又互相施展,故史稱晉代之形而上學、《般若》
之合流,為學術界之大宗。《般若》也借玄風得以廣為流行。道安時期,東西諸講習遂無不
以《般若》為業。嗣後,羅什翻譯且巨集揚龍樹4論,"翦滅封執,直證明相"。堪稱
對釋教從思想上作了根本治理。羅什之前之《般若》,多偏於虛無。羅什說(究竟)空,簡料
古人空無之談,梵學之精華,性空無我義,始得顯發。羅什諸門生有關中4傑,僧肇作《不
真空論》,斥3家(本無、即色、心無)雲:"情尚於無多矣,觸言以賓無"。"直好無之談
"。"賢人之於物也,即萬物自虛,豈待宰割以求通哉?""以其即萬物之自虛,不假虛而
虛物也。"倡體用一如,萬物自虛,與其師羅什:"物無定相,其性虛矣",同謂直顯《般
若》性空義。故僧睿作《毗摩羅詰提經義疏序》有總結性敘說:"自慧風東扇,法言流詠以
來,雖日講肄,格義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驗之,最得實在。"梵學之"空"義,始與形而上學之"無"義涇渭分明。大乘亦如日中天。七三四8;
梁武帝時,達摩肩承靈山拈花一脈,應運所致,六代傳衣,至於惠能,又經五家7宗,佛之
慧命,不在印度,卻在中國大地上競放異彩。自敦煌本發現後,對原來自達摩至六祖一脈相
承的傳法遭到狐疑,認為達摩以《楞伽經》教授,敦煌本曇琳《達摩論》,記達摩"2入4
行"、"壁觀"等及所謂禪宗老莊形而上學化問題,引發學術界爭議。如胡適以為:"這是很明
顯的漸法。楞伽宗的達摩不廢壁觀,直到神秀也還要『慧念以息想,竭力以攝心『,這都是 漸修
的禪學。曉得《楞伽》一宗的漸義,咱們能力夠明確慧能、神會下列的『頓悟『教義。固然
不是楞伽宗的原意,而是一場大革命"。印順《中國禪宗史》以為:"堅信一切含生統一
真性,但為客塵妄覆,不能顯了,恰是達摩『如來藏禪『傳授。""達摩傳來的(是)如來
藏禪","本色是『如來藏『祕訣,是《楞伽經》的如來藏說","會昌下列的中國禪宗, 是
達摩禪的中國化,主要是老莊化、形而上學化。慧能的簡略單純,直指當前,一念原本擺脫從容,為 達摩禪的中國化開拓了道路"七三四8;
呂:三七九;《中國梵學源流略講》中說:"梵學傳入中國,原是在形而上學基礎上接受併成長起來,以 後
兩邊離開,到禪學後期,重歸到形而上學聯合"。"禪宗是梵學思想在中國的一種成長,同時是
一種創作。在印度梵學裡固沒有這類型別"。七三四8;
錢穆《六祖壇經大義》:"慧能下列,乃能將外來釋教融入於中國文化中,而正式成為中國
的釋教。中國高僧們早已經不斷在修行、**兩面使勁,又無心中不斷把中國傳統文化滲進佛 教而使佛法中國化。"七三四8;
湯用彤《隋唐釋教史稿·禪宗》:"《壇經》影響巨大,實於達摩禪學有重大成長,為中華 梵學之發明也。"七三四8;
日本鈴木大拙:"禪確實是天下思想史中一個巨大革命,它發源於中國,且不可能發源於任
何地方。""使得中國民氣靈得以完整確定本身,而與印度心靈有所不同的則是禪。"又
說:"禪宗的方法,是從漢民族中成長起來,但也應該說有著印度的成分。"七三四8;
日本阿部正雄:"禪宗是釋教的一種情勢,它發生於中國,並進一步在中國、朝鮮以及日本與
其他的各類釋教情勢並肩成長起來。然而,禪宗又有點超出釋教。"七三四8;
1/812 3 下一頁 尾頁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洪修平 中國禪學思想史綱 慧能雖在許多方面與佛陀精力相通,卻其實不簡單地向原始 釋教迴歸,在他的禪學理論以及禪學實踐中,融入了大批傳統思想文化的精力,尤其是老莊的 天然無為之道與儒家至善至誠之性等。表示出了許多與傳統禪學相異的中國化特點。佛 教自兩漢時傳入,便通過一個不斷中國化的程序。到隋唐時,中國...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關於僧肇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涅 三七8 無名論 有所謂 剿襲 老 莊 形而上學 之 書 肇論 等首要論理,如齊是非,一訊息,或者多由讀 莊子 而有所悟。惟僧肇特 點在能專取莊生之說,獨佔會意,而純潔用之於本體論 因而 肇論 仍屬形而上學體系 此論甚可商議。檢之 僧傳 僧肇等人雖從前受老莊陶冶,且獨...
關於漢魏梵學形而上學化及所謂「禪宗」的
六祖後的宗匠如何?壇經 機緣品 記智常偈曰 無故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 悟,甯越當年迷?又記行思答六祖雲 聖諦尚不為,何階層之有?又記永嘉玄覺答六祖 雲 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又在 證道歌 中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存亡不相關 燈錄 記嵩嶽元 三86 禪師廬於嶽之龐塢。一日,有異人至,師者見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