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斗踏罡 道教施法的步伐

2022-05-16 04:57:33 字數 3925 閱讀 2096

在道法的施行中,有兩種基本的形體動作―步是和掐訣。(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祕要》卷八(太上正法禹步鬥綱掌目訣法**》:「按禹步綱鬥掌目之訣,為道之大要,法之元紀也。步綱者,乘齡正氣以御物;訣目者,主磚神機而運化,修仙煉真,幼召制伏,莫不資之於此矣。」它們和符咒的應用有密切的關係,四者配合,成為道法中的四種要素。它們又和符、咒一樣,有從古代巫術中繼承而來,經過道士們的長期沿用和創新,成為龐大的系統,對他們的討論,比符咒更少。因為符是有形的神界文書,人們對之細研,或可稍識其一二;咒是念的,記錄下來之後,其意義是能夠讀出十之**的。是和訣,只存在於法師的行持過程中,雖有呈圖、訣譜可查,但呈現的只是星星點點的軌跡,相掐相搭的姿勢,常人實在瞧不出其中的玄機。假如我們借用語言學的用語,他們也有詞彙,但卻不是文字和通常的語言,卻是身體的姿勢和步伐,而這種形體語彙的形成,卻又經過道門中千百年的傳承積澱而成,並且祕不外宜,要揭開其神祕的面紗,剝出裡面所含的真義,可謂難上加難。這兒且先討論步罡。

關於步罡的**,它是從巫師的巫步演變而來的,在討論道法的理論原則時,又談及道教徒構想出元綱流演圖,將步罡與踐履某種先於天地的宇宙圖式聯絡起來,從而賦予它某種終極的玄奧的性質。

在長期的演變中道門中形成了各種以星斗和法事內容命名的罡步,形成極其繁雜的系統。

步罡在道法中地位重要,是因為道士相信,它有十分重要的、威力強大的功能。這些功能,大致有三項。

第一項,是改變自己,以通靈致神。

《金鎖流珠引八·三五步綱引稱》

先從地紀堅勞其身,壯健其神,神黑自然鎮藏。然後通天地感使神靈也。(注此法一能治其身二有餘力救治樸人)用之速樸水火。老君授太虛上靈飛晨**黃老道君,以作地紀,形七鬥(注鬥七星之形也),從本生命五苦之地出長生。

具體說來,是要以步綱擺脫五行相生相剋的制約:

夫人者身從五行始生,亦從五行所滅,吾知之早矣,況知之晚,亦被所刑害也。皆先作禹步.級地紀,順,倒,返三等了,誦五行祝消之,一年消災炙。

因此,步鬥最初作為修真所用。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所斥的小術中有「履罡步鬥宿」,即針對它加以攻擊。

步罡的第二項基本功能是飛行九天。

罡,又稱為天綱地紀,所以步罡的第一個功能就是以為按圖走上幾圈,便算是升九天、過九州,巡歷天下。其中比較基本的是河圖大豁落是,稱豁落鬥。實際上它就是原來的鬥罡,北斗七星加上輔弼二星作是圖,但採取以河圖及所列後天卦位為規範的外觀。分冬至、夏至後用兩種。前者以坎起,步至離位,後者從離起,步至坎位。河圖九數代表天上九個星宿,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哭四)、天禽(中五)、天輔(乾六)、天衝(兌七)、天丙(良八)天蓬(離九)。步時念咒,遞次點明所步方位、象徵意義及罡法威力。冬至後用咒為「鬥要妙兮卜二辰,乘天是兮威武陳,氣彷彿兮如浮雲。七星動兮上應天,知變化兮有吉凶。人鬥宿兮過天關,步六律兮持甲乙。履天英兮登天任,清冷淵兮可陸沉,倚天柱兮擁天心,從此度兮登天禽;過天輔兮望天衝,入天苗兮出天蓬。鬥道通兮剛柔濟,添福祿兮留後世,入窈冥兮千百歲,一陽之後步相隨,豁落神兮除百魅,人在鬥口萬邪避。急急如律令攝。」夏至後咒為:」日月明,乾坤配,吾從天蓬入天丙;略過天衝逢輔退,卻歸天禽與心對,天柱天任大英會。人道興,鬼道廢,急急如律令攝。」使用廣泛,上清、靈寶、正一及通常雷法中都常步之。它側重於周遊九天,所以在上章奏時,變神時都常應用。

這類罡後來擴充套件為旋鬥歷箕罡、二十八宿罡等。他們的特點,都表示天_l的仙境,或仙境的某一處,所以步的時候,都要存想這些場境。比如有一種星珠熠耀罡,有兩式罡法,一式八個步點,一式只三個步點。道士上香時即要步此,步時念咒:「玉清救素,大梵分靈,元罡流演,星珠冠周,急急如律令敕!」並存想三境。三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道教三清尊神所居之境,步罡咒中已經點明道士點香燭時等於是將天上的星光移來凡間。那麼怎樣能跑到天上去呢:靠步星珠熠耀罡!

與飛行九天相應,又有一種九州罡。

九州罡的九州,指雍、樑、充、揚、青、徐、豫、翼九州,《禹貢》等戰國前的古書中以之指稱整個中國,步之即代表歷行九州周巡天下。凡九步,從中宮起,歷巡八方。步時念咒:「吾從中宮出,雍州號為乾,移歸樑兌上,徐行充良方,南想真人位,冀州居坎鄉,荊州坤位上,震位青龍方,徐州居翼戶,像州中宮藏,吾行大道法,永保壽年長。(若攝鬼則下句雲『攝鬼人吾壇』。」((東嶽溫太保考召祕法))咒中順次指明步罡順序及每步方位和代表哪一州,末句點明行此的目的在保壽或(巡行九州尋求)攝鬼人壇。

步罡第三項基本功能是禁制鬼神萬物。

步罡的另一個重要的想像的功能,是能夠禁制鬼神和萬物。本來,禹步、步罡既有飛步九天的含義,又有禁制鬼神萬物的功能,不過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專門化,某些罡以飛九天為主,某些罡則禁制的作用更加突出。下面先分析幾例。破地召雷罡。雷法中所用的是。因理論上認為雷為陽氣,但被陰氣所鎮,一旦衝破陰氣,則激發轟響於九天。所以召雷須破除陰氣。破地,即破陰。從天門西北乾位起,步至中五。步時念咒:「噸畔吟,三植那乾夷攝。兌將起雄兵,良宮對鬼門,離宮駕火輪,北海波浪發,人門撼地軸,震雷霹霧聲,狂風動山嶽,諸將助吾身,眾將助吾行。急急如律令攝。」這是以禁制為主的裡法,在功能上側重召役鬼神,雷霆。其裡圖模擬九宮。因為九宮圖兼括五方:中宮土、南方火、北方水、西方金、東方木,而四方又衍成八卦,八卦複製於中土,這在古人眼中是一幅神祕的靈圖。步之也被認為可以將陰陽之位顛倒,使陽氣激剝而出,發為雷霆。

與破地召雷罡同屬役使鬼神的是法,尚有多種,其中較典型的有附體裡。附體罡,步之以使鬼神「附體」。在行考召、收邪一類法術中,要用迷魂法控制人(多用童子)的意識,並暗示讓鬼神附身,稱為附體。此是在行此術時作為配合。凡九步,步邊念《九轉塗咒》:「一轉天地動,二轉日月昏,三轉神魂亂,四轉魂魄離,五轉傾山倒嶽,六轉收臺光、幽梢、爽靈,七轉生魂迷、死魂迷,八轉收八方形影,九轉攝亡附身」。((東嶽溫太保考召祕法)載(道法會元)卷二五四)咒中一轉、二轉云云指九步中每步的賦義。大要為表示天昏地暗.被附者二魂(臺光、幽精、爽靈)已被法師收起,亡靈(或邪祟)已經附身。召雷霆的禁制物件是「陰氣」,而此為生魂,二者不同,但相信步是有禁制萬物的功能則一。與攝生魂是法相類似的,有追攝亡靈的是。靈寶科儀中稱「召役神虎嘯命靈是」,又稱「提魂虎跡靈裡」,凡十三步,以丁步步之。在鍊度、破幽一類科儀中,立神虎堂追攝幽靈,召役神虎將吏時步此是。步時須存想天門有紫雲碧霞之氣,中有神吏,虎責童子、玉女,符吏等,並手握神虎提魂印.唸咒:「天一北柞,太一紫元,北魁玄範,神虎玄冥,鬥中大聖,玉女追魂,十方精光,隨我呼靈,一呼一吸、人我身中,隨氣而出,隨氣而行,變化億幹,元享利真,急急如中斗大魁攝。』,以咒的內容我們知道步此是的目的,是催促神吏去追攝亡魂。因為在道士觀念中,人死人哪都,有時又會四處遊蕩,在超度齋中要他們臨壇受度,使須花些功夫去尋。當然常人無法克擔此任,只有遣神虎將軍代勞。是有對神虎將軍發遺催促的作用,因為神虎原屬北斗管,便不得不受是法的禁制了。

以禁制為主的是,還可以舉神霄派的「伏災鬥」。這鬥是以五星居中,並東、西、南、北、中五斗是拼成四周四鬥,有時又被視作二十八宿是,所以此裡也可以看成包含了二十八宿的。他是『去官災口舌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步之前先念《存鬥咒》,再步時念《伏鬥咒》:「我生鬥裡,起鬥行裡。三臺在前,闢除不祥。天一在後,闢除邪兵。日在吾左,陽明耀耀;月在吾右,變景陰精,華蓋頂頭,足七星。二十八宿四張,為吾城郭。方圓三十里,周匝下營,排陣境界,千邪萬害,惡鬼凶神,伏吾魁是之下,無動無作!急急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律令!"

從咒中看步此是之所以能「伏災」,主要是因為步者以為鬥星、二十八宿因此而覆蓋和周匝衛護著自己;也就是說自己藏身鬥中,再加上默禱事由,念(變災咒),便認為真災自滅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杆到,步是代表飛步九天,著重在模擬天象,認為走在濃縮了的天庭圖景,便與走在真的天庭上無異,而禁制的含義,又在模擬的基礎上,強調所模擬物件的權威,相信憑了這種權威,可以對鬼神發號施令。所以一步,就會對鬼神發生感應。以後朝著這種相互感應的功能上去發揮,又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召(神)將早、召龍是以及專用於興雲佈雨、驅蝗、遣瘟等具體場合的是法。一般道法科儀書中,都根據法術的內容,載明步裡的正規化。上面的幾種是,分別用於祈雨(作水召雷是)、斬妖(飛龍斬怪是)、止雨(驅龍吸水是),以及圍捕妖精的模擬戰鬥(連天鐵障是)。

夢見家屬的步伐 周公解夢

昨天在小神堂的表弟家裡睡覺夢見家屬的步伐,夢見家屬的步伐是窺探內心的一面隱祕之鏡,下面一起分享夢見家屬的步伐這種夢是什麼含義?夢見家屬的步伐提示在理財方面要踏實一些,即使遇到不錯的機會也別衝動哦 同時利用時間來個小小下午茶,紓壓解悶的好方式 此外今天會有不少親戚幫你介紹物件,可以慢慢參考 還有你首先...

道教符咒 道符的書繪 道教怎麼畫符

書符,又稱畫符,繪是較為文雅的說法。符法中書符是基礎。書而後備,備而後用,常理如此。書符有許多講究。這兒且分幾層意思敘述。先說書符的材料。道教符咒的材料,與一般書畫作品的材料相近。籠統地說,它可以用一切材料,書於一切物件上。但實際書符用的材料畢竟有限,主要的有以下幾種。畫道教符咒工具 筆最常用,另亦...

道教叩拜的正確方法

又見年底,道教宮觀裡的年味別樣濃,接玉皇迎喜神,拜財神拜太歲.沒點常識怎麼好意思站在祖師爺和各路神仙的面前?道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其禮拜時所用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周禮 春宮 大祝 曰 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稽首,頭至地也 頓首,頭叩地也 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道教叩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