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羊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2021-03-31 08:57:16 字數 1510 閱讀 7288

有關羊的成語文化集萃

漢語語言豐富多彩,有關羊的成語也有不少,一些成語背後還有一段不乏幽默感的故事。

▲羊踏菜園

此成語出自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這只是一段趣事,並無深刻寓意。後人即以此比喻慣吃蔬菜者偶食葷腥美食。用於自我調侃,較為妥貼;若用比喻他人,則不無譏諷的戲謔了。

▲羊頭狗肉

這一般多作「掛羊頭,賣狗肉」講,比喻表裡不一,明一套暗一套。這句成語原與羊、狗無關,而與牛、馬有染,此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齊靈公喜讓宮中人女扮男裝,卻極力禁止國人照此辦事,但毫無效果。晏子對齊靈公說:「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靈公聽從了這個建議,女扮男裝被徹底禁止。「羊頭狗肉」一語的直接來源是佛教禪宗的典籍《續傳燈錄》卷三十一,是曇華(公元1103—2023年)禪師的一段話:

虎丘(曇華之師)忌日,拈香曰:「平生沒興,撞著這無意智老的和尚,做盡伎倆,湊泊不得。從此卸卻干戈,隨分著良吃飯。二十年來坐曲錄床(禪椅),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雖然,一年一度燒香日,千古令人恨轉深。」

從「牛首馬肉」到「羊頭狗肉」,如何轉換,今天已不得而知。

▲亡羊補牢

這也是今天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句成語,此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大意是,看到兔子,再示意獵犬不算晚;羊跑掉後,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為遲。比喻發生錯誤後若及時加以補救還來得及避免更大損失。▲羊質虎皮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此成語出自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也。」

▲羊狠狼貪

比喻狠毒貪娶。此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來楚上將軍宋義警告屢欲進擊秦軍的項羽的話:「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使者,皆斬之。」而項羽並未屈服,藉機殺死宋義父子,率三軍破釜沉舟,一舉打敗秦軍,確立了個人的軍中地位。

▲歧路亡豐

此成語出自《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

反也。』.......G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後人就用「歧路亡羊」這句成語比喻因情況複雜多變而走入迷途,難覓出路。

有關羊的成語還有一些不常用的,如「羝羊觸瀋」,比喻進退兩難,取意公羊的角鉤在了籬笆之上。此成語出自《易經?大壯》:「羝羊觸瀋,嬴其角。」嬴,卡住的意思。又如「告朔餼羊」,是比喻形同虛設的意思,此成語出自《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受其禮。』」周制,天子於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給諸侯,稱「告朔」。諸侯則於每月的朔日(農曆初一)行告廟聽政之禮,並以羊為祭品。但這一制度自魯文公時已不行,而有司仍供餼羊,所以子貢(端木賜)欲去掉它,而孔子卻要保持這一虛有的禮制,於是就有了「告朔餼羊」這個成語。

此外,如「羊落虎口」、「羊腸鳥道」、「如狼牧羊」等成語,雖也各有出處,但意義一望可知。至於「羊毛出在羊身上」、「羊群裡的駱駝」等俗語,今天仍活躍於人們生活中,這或許是羊生肖的一種榮耀吧。

有關猴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猴的成語文化集萃 在十二生肖中,猿猴與人類最多相似之處。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可比性太強之故,削弱了人類在自然界中 唯我獨尊 的崇高地位,引來人對猿猴情感上的幾許不平,於是在漢語中有關猴的成語或俗語幾乎都含有貶義。朝三暮四 此成語出自 莊子?齊物論 狙公賦茅,曰 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 然則朝四而暮...

有關牛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牛的成語文化集萃 漢語中有關牛的成語,有一些日常使用頻率很高,無論書面與口語,都是如此。對牛彈琴 此成語出自漢人牟融 理惑論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論事,或意在徒勞無功,或意在諷刺對方的愚蠢無知。也作 對牛鼓簧 然而現代科學認為,給奶牛演...

有關兔的成語文化集萃十二生肖

有關兔的成語文化集萃 顧名思義,有關兔子的成語自然都應在文字中出現 兔 字,一般而言是如此,但也有例外。如 撲朔迷離 此成語出自北朝民歌 木蘭辭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 腳亂動 迷離 看不清物的狀態。後人即用此語比喻事物錯綜複雜,一時難以辨別。狡兔三窟 此成語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