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有數千年的文明史。幾千年來,人名從產生到發展,基本格局大體不變。具體到每個朝代,名字則表現得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古人的名字較為複雜,人們不僅擁有像今天一樣的幼名、學名,而且還有今天已經被淘汰的字、號等。其中『。字』,是古時人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與「名」同樣重要。
今天我們常說的「名字」,實際是古人「名』,和「字」的合稱。當然,這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在我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起名特點並非完全一樣。我國人名最早有規律可尋的是夏代。當時人崇拜太陽,通行的歷法是干支紀年,因此,當時夏代的君主和貴族都喜歡用天干起名。據 《 史記 · 夏本紀 》 記載,夏代的君主名字有太康、仲康、少康等人,據陳夢家在 《 殷墟卜辭綜述 》 一書中的考證,這些名字中的「康」字即「庚」字,是傳說中的十個太陽(天干)之一。此外,夏代君主的名字還有孔甲、撤甲、履癸等,名中的「甲」、「癸」也都是天干。至於商代君主,起名時也都繼承了夏代君主的這一習慣,無論是開國之君商湯(又名太乙)還是亡國之主帝辛(即殷封王),其間29 位君主,無不以天干命名。
當時的貴族也效法這種做法,在名字中使用天干,如祖己、父癸、虎父丁、弓父庚等,都是如此。到了周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起名的方法也日臻完善。正如 《 通志 · 氏族略 》 所說的那樣,當時的君主「生有名,死有溢;生以義名,死以義溢。生曰昌、日發,死曰文、曰武。微子啟,微仲衍,箕子,比干,皆周人也。故去其甲乙丙丁之類,始尚文焉」。這裡「尚文」的意思即不再像夏商人那樣只知道用天干起名,無論怎樣變化也只有那十個表示天干的字,顯得過於質市卜而是開始注重文采,所起的名字如昌、發、啟、仲衍、箕子、比干等既富於變化又含義豐富,其文化色彩豐富了許多。正是由於周代人起名出現了上述這些變化,其結果不僅導致大量莊重、新穎名字出現,而且還促使我國最早的起名原則誕生。這種起名原則是專門針對王公貴族起名而制定的,又被稱為「五則六避」。據 《左傳 · 桓公六年》 記載,周代人起名的原則「有五:有信,有義,有相,有假,有類。
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相,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嘻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 論衡 · 潔術篇 》 也記載,周代人「立名也,以信、以義、以相、以假、以類。以生名為信,若魯公子友生,文在其手曰『友』也。以德名為義,若文王為昌、武王為發也。以類名為象,若孔子名丘也。取於物為假,若宋公名柞臼也。取於父為類,有似類於父也」。
上述是說,周代人起名原則中的「五則』,是指名字的五個方面的來源,即「信,,、「義」、「相」、「假」、「類」。「信」指孩子身體上的某些特徵,如眼睛大、面板白、身體胖等,根據這些特徵可以使起名找到靈感;「義』,是指孩子表現出的某些天賦,如機靈、好動、文弱等,也可以作為起名的參考;「相」是指孩子的相貌,有美、醜之別,也可以據此考慮起名;「假」是假借,可以假借其他事物進行起名;「類」是相似,是說可以用與孩子特徵相近似的辦法起名。至於「六避」,則是說由於王公貴族都是有身份的人,在他們出生時便註定要做王公貴族,他們的名字是一般人不得隨意叫的,必須加以避諱。為了便於將來避諱,在起名時便要考慮六個因素,避免用國名、山川名、官名、疾患名、祭品(畜牲)名、祭器名起名。
因為國名、山川名、官名都很常用,疾患名顯得不雅,祭品名、祭器名太過於莊重,都不便於避諱,所以都在「六避」之列。上述「五則」、「六避」在今天看來確實顯得有些煩瑣,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當時講究宗法和禮治的社會背景下,用以指導或規範起名的確有其現實意義。而在上述原則約束下所起出的名字,如姬發(周武王)、孔丘(孔子)、莊周(莊子)、李耳(老子)、屈平(屈原)、宋玉等或各具特色,或優美動聽,與夏商時期單調的名字相比的確前進了一大步。
周代的起名特點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及秦朝以後,直到漢代才有所改變,進而把這種變化延續到漢代以後。漢代人起名除襲用舊法外,又增加了一些諸如尊老、排行、美豔等方法,一些較有影響的人在使用名的同時又有了字。當時人喜歡使用「德」、「卿」、「君」、「敬」、「禮」等尊老字,「幼」、「伯」、「叔」、「仲」、「次」、「少」等排行字,「巨」、「康」、「玄」、「成」「高」、「通」等美豔字。當時人們起名最常用的字,主要有君、公、翁、元、長、吉、卿、賓、郎、壽、敞、章、昌、震、賜、孫、房、士、民、彥、景、大、偉、巨、威、靈、茂、世、永、初、玄、寶、道、德、義、惠、孝、恭、慈、敬、文、正、宣、修、秉、奮、熊、忠、亮、牧、寶、讓、奉、裡等。另外,由於當時是經歷了長期戰亂分裂以後的國力上升和繁榮時期,人們普遍具有渴望建功立業以報效國家的社會責任感,在名字L 也體現了這種時代精神。有些人注重對國家的貢獻,起名孔安國、趙充國、於定國等;有些人景仰過去的英雄人物,起名陳湯、趙堯、張禹;有些人尚武,起名蘇武、班彪、夏侯勝;有些人氣概豪邁,起名孔奮、魏霸、法雄;有些人德操卓蘋,起名曹操、董卓、龐德;等等。這些,無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兩漢之際,當政的王莽推行雙名改單名政策,強行把那些雙名的人改為單名。在王莽看來,「秦以前複名蓋寡」,於是便下令禁止使用雙名,把單字以上的名字通通視為「惡名」。在此影響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們起名全都採用單名,只是在起字時才用雙字。當時的匈奴單于原名囊知牙斯,聽說內地取消雙名後,主動要求把名字簡化為單字「知,。另有王莽的長孫王會宗,本來隨例改名王宗,後因企圖謀反,不僅事敗自殺,而且名字也被恢復了雙名,以示懲罰。像這樣對起名用字的一減一增,表現了強烈的褒貶意向,人們從此有了「起雙名是低賤的」這一觀念,很少再有人用雙名。這種風氣一直持續了300 多年,到南北朝時期才略有改觀,隋唐五代時進一步改變,從宋代開始才有更多的人使用雙名。
因此,起單名便成了東漢至宋代以前近千年間人們起名的最大特點。儘管其間的某些人偶而有使用雙名的情況,但幾乎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屬於基本特點以外的特殊情況。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起名的特點基本延續了此前的習慣,所起名字的含義多為報效祖國、光宗耀祖、紹興家業、安國寧邦之類,在形式上基本都是單名。當然,由於這一時期基本處於戰亂之中,人們的思想習慣不再像周朝或兩漢那樣被嚴加束縛起來,加上又有道教的形成和佛教的傳人,在起名上也出現了相對自由或多樣化的特點,起的名字也大多打上了時代烙印。如當時新出現的起名特點之一便是喜歡重複用字,另一個特點是喜歡在小名前加「阿」字,甚至連魏武帝曹操這樣的人也有一個叫「阿瞞」的小名,其時代特徵十分明顯。此外,這一時期還有人喜歡在名字中加上「之」字,或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也成為一種新現象。其中,用「之」字起名的突出例子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及其子孫。王羲之的名字是羲之,7 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兩位孫子的名字是禎之、靖之,兩位曾孫的名字是翼之、悅之。如此祖孫4 代相繼,被認為是當時的典型事例。
古代人名特點姓名測試
我們中華民族有數千年的文明史。幾千年來,人名從產生到發展,基本格局大體不變。具體到每個朝代,名字則表現得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古人的名字較為複雜,人們不僅擁有像今天一樣的幼名 學名,而且還有今天已經被淘汰的字 號等。其中 字 是古時人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與 名 同樣重要。今天我們常說的 名字 實際...
古代人名特點2
至於在名字中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其原因在於南北朝人大多篤信佛教或道教,佛教中的 僧 惠 曇 等字和道教中的 道 玄 靈 等字都是各自宗教的代表字,被用在名字中當然是宗教信仰的標誌。諸如此類的名字有王僧達 陸惠曉 王曇首 蕭道成 王玄漠 謝靈運等。據日本 東洋史研究 的有關文章統計,當時的人名僅...
夢見古代人周公解夢
夢見古代人,身體略有小恙,感冒或發燒,但很快會過去 現代心理學解釋夢見古代人 夢見和古代人在一起,預示著你的身體略有小恙,感冒或發燒,但很快會過去。生意人夢見和古代人在一起,預示著你的財運繼續波動,財務計劃失去控制。準備充裕資金以防意外更加合適。夢見和古代人交談,將會有騙子或小人出現,要提高警惕。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