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章第五

2021-04-16 10:08:48 字數 1768 閱讀 9066

王氏曰:『言雖忠直傷人主,怨事不幹己,多管有怪;不幹自己勾當,別人閒事休管。逞著聰慧,口能舌辯,倫人善惡,說人差錯,揭人短處,對眾恥辱;心生怪怨,人若怪怨,恐傷人之禍殃。』

釋評:自己想博取剛直的名聲,而把他人置於抱屈枉,受**的境地,這類人本身是要遭殃的。

戮辱所任者危。

注曰︰【人之雲亡,危亦隨之。】

王氏曰:『人有大過,加以重刑;後若任用,必生危亡。有罪之人,責罰以後,若再委用,心生疑懼。如韓信有10件大功,漢王封為齊王,信懷恐憂,身不自安;心有異志,高祖生疑,難免未央之患;高先人謀,危於信矣。』

釋評:毒害自己任用的人,他人倒楣了,自己也不會有好結果。歷代昏君大多如此。

慢其所敬者凶。

注曰︰【以長幼而言,則齒也;以朝廷而言,則爵也;以賢愚而言,則德也。3者皆可敬,而外敬則齒也、爵也,內敬則德也。】

王氏曰:『心生喜慶,常行敬重之禮;意若憎嫌,必有疏慢之情。常恭順事上,怠慢以後,必有疑怪之心。聰慧之人,見怠慢樣子,疑怪訊息,即可躲避,免遭陰險之禍。』

釋評:對早年尊敬有加的賢達,現在慢慢漫待了,說明這個引導人的雄心**已經經沒有了,意志闌珊了。這是很危險的工作——不管對哪一方面,都有危險。

引導人所敬重的人,從年齡上說,多是其兄長;從職位上說,多是權臣,從品質上說,多是年高德劭的人。不管從哪一個角度講,都值得敬重。待之兄長,敬若上賓是尊重的外在表示;出自內心的尊重,是有道德的證實。

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注曰:【讒者,善琢磨人主之意而中之;而忠者,推逆人主之過而諫之。讒者合意多悅,而忠者逆意者多怨;此子胥殺而吳亡;屈原放,而楚滅是也。】

王氏曰:『獎懲不分功罪,用人不擇賢愚;相會此間,雖有恭順樣子,終無內敬之心。私衷於人,必起離怨;身孤力寡,不相扶直,事難成績。

親近奸邪,其國昏亂;闊別忠良,不能成事。如楚平王,聽信費無忌誹語,納子妻無祥公主為後,不聽上醫生伍奢苦諫,縱意狂為。親近奸邪,疏遠忠良,必有喪國、亡家之患。』

釋評:同床異夢,其必將孤,其力必散。這與『3人齊心,其利斷金』的古訓正好成為了一反一正的明顯對比。

親小人,遠賢臣而敗亡的汗青教訓太多了。儘管沒有一個當天子的不知道『親賢臣,遠小人』則事業成,國度興。現實上卻沒有幾個能做得到的,為何?就由於小人善捧臭腳,賢臣好進忠言。馬屁於國於民有害,但聽了愜意;忠言於國於民有益,但聽了掃興。子胥、屈原的悲痛大家皆知。仍是那句老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近色遠賢者惛,女謁公行者亂。

注曰︰【如寧靖公主,韋庶人之禍是也。】

王氏曰:『重色輕賢,必有傷危之患;好奢縱慾,不免敗亡之亂。如紂王寵妲巳,不重忠良,苦虐(雪楷義)萬民。賢臣比干、箕子、微子,數次苦諫不願;聽信怪恨諫說,比干剖腹、剜心,箕子入官為奴,微子佯狂於市。侵害忠良,疏遠賢相,為事昏倒不改,導致國亡。

后妃之親,不可加於勢力;表裡相連,不行公平。如漢平帝,勢力歸於王莽,國是不委大臣。王莽乃平帝之皇丈,倚勢挾權,密謀忠良,殺君篡位。侵奪世界、此為女謁公行者,招禍亂之患。』

釋評:『假想好漢垂暮日,溫順不住住何鄉?』這句古詩道盡了千古好漢之不幸。誹語舒心,美色舒心且好看,那些昏君耶能不近色遠賢?

昏君近色,后妃必然干政。枕邊風起,世界寒流矣!

武則天的女兒寧靖公主以及唐中宗的皇后韋氏,一個想學他的母親,一個想學他的婆婆,結果把唐王朝弄了個烏煙瘴氣。

私家以官者浮。

注曰︰【淺浮者,不敷以勝名器,如牛仙客為宰相之類是也。】

王氏曰:『心裡愛喜的人,多賞則物不可任;於官位委用之時,誤國廢事,虛浮不重,事業難成。』

釋評:官位是國之大寶,不可委之以缺德少才如唐玄宗的宰相牛仙客那樣的人,更不同說庸碌之輩了。封建社會自來有權錢生意業務的痼疾,這是歷代事浮政墮的原因之一。

遵義章第五

凌下取勝者侵,名不堪實者耗。注曰 陸贄曰 名近於虛,於教為重 利近於實,於義為輕。然則,實者所以致名,名者所以符實。名實相資,則不耗匱矣。王氏曰 恃己之勇,妄取強勝之名 輕欺於人,必受凶危之害。心量不寬,事業難成 功利自取周新春七政四餘網 www.d5168.com,民氣不伏。霸王不同賢達,倚自強能...

遵義章第五

多許少與者怨。注曰 失其本望。王氏曰 心不誠篤,人無敬信之意 言語虛詐,必招怪恨之怨。歡樂此間,多許人之財物,懊悔慳吝 卻行少與,返招怪恨 再後言語,人不聽信。釋評 答應的多,兌現的少,這是結恨記仇的一個首要原因。既迎而拒者乖。注曰 劉璋迎劉備而反拒之是也。釋評 招攬到人材又不同,就像宴客而拒之門外...

遵義章第五

強弱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局,因時而易,因勢而易,也因怎么應用而易。唐朝的府兵 相似民兵 散佈在京城長安四周,戰時為軍,日常平凡為農,以此來對付地方藩鎮,增強中間集權。貞觀年間,確寔起到了這一作用。可是後來泰平承平日久,府兵驕逸散漫,安祿山等地方武裝作亂,府兵一觸即潰。可見,是強是弱,癥結看怎么運用。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