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權貴胄,只有天家才能擁有繡制龍的製品。也只有皇帝才能稱作龍子。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人人的潛意識裡頭。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龍,在中國與天地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有聯絡。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係。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臥 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俗話說"望子成龍",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頭上長有、據上長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近幾年流行的新兒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條龍〉,也是這個意思。另外,我們常常聽到電臺、電視臺、報刊雜誌上有什麼"歌壇龍虎榜"之類的訊息,什麼是"龍虎榜"?〈新唐書?歐陽詹傳〉中說歐陽詹中進士時,與韓愈、李觀、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時稱"龍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於此,這裡的"龍"反映的是成功者。
甲骨文的龍鳳,雖無定形,何以於看出龍是因時屈伸的靈蟲,鳳是華美長尾的靈禽。在上古的青銅器上,龍的形象表現出猙獰、神祕和端莊的總體效果。至漢代,它以奪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線、精巧的點,構成大結構、大動勢的主調,突破了神祕離奇氣氛的束縛。唐時,賦予它平和溫馴的人化性格,形成富麗雍容、生楊勃勃的風貌。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巧轉向繁瑣堆砌,介與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樸、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在實際應用中,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復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而鳳鳥卻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較少神性。古話稱"有鳳來儀"、"鳳凰于飛",這種理想的靈禽歷來被當作吉祥幸福的化身,並且還象徵著美滿的愛情。"龍鳳呈祥"的主題在宮廷藝術中比較滸,龍則表示皇帝,鳳則作為女性后妃的象徵。今天,龍鳳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龍鳳配"圖案在唐代以後,廣為流傳。它不但象徵帝王和帝后的權威,也可象徵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徵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繪製龍紋圖案的突出表現是天子的"龍袍"。其色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繡,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開。龍袍為至尊之服,製作精細,做工考察。如清代龍袍製作,由當時的清宮如意館第一流工師精密設計,作出圖樣,經過皇帝親自審定認可後,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蘇杭精工督造。有時一件袍料即費工190天。其特種袍服,還要用孔雀尾毛捻線,滿地平鋪,另用細線橫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綴,繡成龍鳳或團花圖案。其費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駭人聽聞。
服飾上使用龍的圖案加以裝飾由來已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產品,而且多半為皇帝,龍子,龍孫所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的變化無窮,神通廣大,十分喜歡龍的樣子,就讓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龍的影象,塗以五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或被認為是"真龍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龍是必不可缺的標識:皇帝頭戴龍冠--以雙龍圖案鑲邊的帽子;身穿龍袍--前後胸各有一條猛龍盤成一團,雜以雲朵;腰繫龍帶--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以龍、鳳玉佩……這些我們在博物館、在皇陵、在民間藝術中都曾親眼見過。
既然是皇族專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輕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時贈送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至使後來有了龍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間,安南國王到北京朝貢,明英宗見分心誠可嘉,一高興就說要賜一件龍袍給他,龍袍象徵江山,豈能輕易送人?但君地無戲言,說出的話,潑出的水,又不能收順回支,怎麼辦呢?大臣們商量了很久時間性,才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變通辦法--將龍袍上的龍減去一爪,變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後,表面上稈起來和龍袍幾無二致辭,其實已不是龍,五爪為龍,四爪為蟒。安南領了一個"冒牌貨",樂不可支地回國去了。
以後皇帝又反蟒袍賜難最親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獎賞,穿上蟒袍的重臣無不引以為自豪;再往後,連皇宮的奴才,衛士們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觀眾把戲臺上打雜、耍旗、吆喝的人俗稱為"跑龍套",意思是沒有什麼真功夫,只是充個烤而已。 (十二生肖 http:///shengxiao/)
有趣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對皇權的同時,也十分注意剝奪龍的皇家專利權,據史書記載,至到唐末及五代時期,民眾的起義就打出了經旗,穿上了自制的龍袍;到了宋朝,與兩宋分庭抗禮的遼、夏、金和後來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漢文化,其首領的服飾也多以龍點綴;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滸傳》中有個綠林英雄名字叫史進,渾號"九紋龍",相傳他的身上用墨線紋了九條龍。讎身的人大都有露出這一部分炫耀的潛意識,所以"紋龍"也是"衣"的一部分。
牛的文化趣談十二生肖
我國少數民族也有慰問耕牛的習俗,稱為 獻牛王 貴州的荔枝 羅甸 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 農曆四月初八為牛賀歲。是日,讓牛休息一天,讓牛吃糯米飯。仡佬族的牛王節也稱 牛神節 敬牛王菩薩節 祭牛王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那一天,人們不再讓牛勞動,並用上好的糯米做兩個餈粑,分掛在牛角上,然後將牛牽到水邊照...
兔的文化趣談十二生肖
兔 在中國是一個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與人類的生命 人們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連。兔 是動物兔的象形字。漢代許慎 說文解字 解釋說 兔,獸名,像距後其尾形。其甲骨文 篆文描畫的正是 兔 的長耳短尾的形象。兔 與 菟 相通。菟 就是牽藤寄生的草本植物 菟絲 也叫 菟絲子 又名 女蘿 或寫作 兔...
豬的文化趣談十二生肖
豬,本性憨厚,不喜爭權奪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覺得豬懶惰 不思進取 坐吃山空,是不奮鬥的表現。在人們的心目中,豬恐怕是最老實的家畜,它不象狗那樣精靈,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隨主人前後,極盡討好之能事。而豬長著一副圓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餓了就吃,顯得老實本分。豬的懶惰在動物是出了名的,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