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之戰韓信為何遭到質疑 誰才是打贏戰役的最大功臣:安邑之戰是楚漢之爭期間的一場經典戰役,韓信率領漢軍和魏王豹在黃河臨晉對峙,此後韓信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擊敗了魏軍。瞭解歷史的朋友,應該不會對這場大戰陌生……91運勢網(www.91fafa.com)小編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你之惑!
安邑之戰是楚漢之爭期間的一場經典戰役,韓信率領漢軍和魏王豹在黃河臨晉對峙,此後韓信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擊敗了魏軍。瞭解歷史的朋友,應該不會對這場大戰陌生,不過有關韓信在安邑之戰中的表現,卻遭到後人質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人懷疑聲東擊西策略的合理性,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是否真實發生過,還有打贏安邑之戰的最大功臣,到底是不是韓信?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時一次非常重要的戰役,一舉改變了雙方或者多方的格局,後面的很多戰役多多少少與"彭城之戰"有關。在"彭城之戰"之前,劉邦的士氣非常高昂,很多諸侯包括魏王豹、代王陳餘都倒向了劉邦,劉邦的聯軍迅速膨脹到將近六十萬大軍,趁著項羽進攻齊國的時候,順利插入西楚的首都彭城。
項羽暫時放棄齊國,回過頭來給劉邦當頭一棒,在彭城以三萬精兵擊潰了劉邦五十六萬大軍。劉邦在"彭城之戰"失敗後,他的名望受到極大的打擊。楚弱漢強的局面被打破,呈現出楚強漢弱的情況。其他諸侯和劉邦沒有太親密的聯絡,完全是受劉邦的威脅、拉攏和投機,現在楚國的勢頭強於漢國,魏王豹等人又脫離劉邦採取作壁上觀的態度。
另外一方面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原因,是許負的預言。許負是漢初的一個非常著名的相士。魏王豹有一個妃子叫做薄姬,薄姬的母親魏媼讓許負給薄姬相面,得出一個"當生天子"的結語。魏王豹以為自己的兒子是天子,自己當然會建立一番基業,於是野心開始膨脹。
劉邦的落魄和許負的預言是魏王豹背叛劉邦的兩大原因。魏王豹在"彭城之戰"後跟隨劉邦到滎陽,然後找了一個"歸視親病"的藉口,回到魏國後脫離劉邦,封鎖河關,表示對抗的態度。劉邦在這個時候可以說非常狼狽,首先還是以拉攏為主,派遣酈食其到魏國作說客。
魏王豹回答酈食其說,漢王脾氣傲慢,喜歡侮辱別人,罵諸侯和群臣就像罵奴僕一樣。自己不願意再受氣。劉邦確實是有這個問題,包括酈食其最初投奔劉邦時也受到劉邦的輕慢,不過這個並不是魏王豹叛變的主要問題,只是外交託詞而已。
酈食其無法完成任務,魏國處於滎陽、成皋戰場的西北方,可以有效配合項羽攻擊劉邦後側,對劉邦的威脅非常大。既然外交手段無法解決,那麼用軍事手段征服魏國勢在必行;另外一方面劉邦在正面難以對抗項羽,他需要進行多路迂迴包圍的大戰略,從魏國、趙國、齊國迂迴到項羽的後方,是這個戰略的一部分。所以無論是出於對魏國的威脅的應對,還是迂迴包圍的策略,魏國都是首當其衝的位置。
"安邑之戰"並不是韓信的獨角戲,這一點還是需要有所分辨的。韓信和曹參都參與了"安邑之戰"。
魏軍屯兵在蒲阪,阻止漢軍渡河。韓信看到這種情況,選擇聲東擊西的策略。韓信在蒲阪對岸的臨晉放了很多船,意思是從這裡渡河,吸引魏軍的注意。實際上韓信並不打算在魏軍的監視下強行渡河,而是祕密來到臨晉以北的陽夏,從陽夏渡河。
渡河的工具也十分的簡陋,史料記載為"木罌鮓",有一種解釋是木質的罌缶類的容器。所以韓信這次渡河也被戲稱為"澡盆渡河"。等到成功渡河之後,漢軍繼續進攻安邑,魏王豹大驚失色,親自率軍迎戰韓信,那後果可想而知,被韓信擊敗並且擒獲。
我們再來看曹參在"安邑之戰"的表現,一樣很突出。韓信直撲安邑,曹參獨領一軍在東張擊敗魏軍將領孫遫;然後與韓信合兵一處進攻安邑,擒獲魏軍將領王襄;魏王豹向東撤退,曹參緊追不捨,在曲陽擊敗魏王豹,最後在武垣擒獲魏王豹。繼而漢軍北上攻克平陽,魏國就此滅亡。
劉邦在魏國的基礎上設定三個郡,即河東郡、太原郡、上黨郡。《史記》中《曹相國世家》與《淮陰侯列傳》對"安邑之戰"的記載大體上沒有太大沖突,但是在細節上有不同之處,加上記載得太分散,所以產生了一些爭議之處。比如說曹參是跟隨韓信渡河再分兵進攻東張的魏軍,還是說曹參作為正兵從臨晉渡河牽制魏軍,韓信作為奇兵偷襲安邑,網路上出現了兩種說法。
事物具有兩面性,韓信的評價也不例外。韓信作為一個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人物,軍事天才,吹他的人和黑他的人都不在少數。韓信在"安邑之戰"的表現,也受到一些質疑。首先是否定韓信聲東擊西的策略的真實性。
執這種說法的人認為,韓信渡河的時候使用"木罌鮓",非常不可思議。把士兵放在木瓶或者木盆中渡過湍急的黃河,簡直是天方夜譚,直接定性為司馬遷的文學創作,而非真實的歷史。這種說法實則是搞錯了"木罌鮓"的使用方式。漢軍並不是直接把人裝進大木瓶或者大木盆中渡河,而是用木頭綁著瓶缶製作成筏來渡河。這個是可能實現的,與大木瓶有明顯的區別。
另外很多人喜歡將"安邑之戰"的功勞放在曹參身上,尤其認可曹參渡河牽制魏軍,韓信偷襲安邑說法的人。因為如果曹參和韓信真的是一正一奇夾擊魏國的話,那麼所謂的聲東擊西也就失去了作用。不過實際上《曹相國世家》和《淮陰侯列傳》並不衝突,結合二者的內容的話,就是韓信、曹參渡過黃河後,由於魏軍還在蒲阪一帶,而且在北上阻截漢軍,於是韓信令曹參處理魏軍,自己先進攻安邑。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事情。
即使退一步講,真的是曹參幫助韓信創造襲取安邑的機會,然後再率軍合攻安邑,擒獲魏王豹,那也不能完全視作曹參的功勞,把韓信撇一邊去。因為韓信是這次軍事行動的主將,曹參是韓信的副手。
我們舉一個例子,在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中,是由黃蓋提出並且執行"火攻"的計劃,才一舉擊潰曹操的大軍。但是後人提及"赤壁之戰"的首功,卻往往放在周瑜的頭上,因為他是主將,他負責制定正確的計劃,進行合理的排程。"安邑之戰"中的韓信也是如此,所以說對韓信軍事才能的質疑之處,是不盡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