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施法不再像巫術那樣直接憑「技藝」,而且依仗著仙界的權力,它的表現除上述授法主法系統,及其中仙界權力機構的觀念,另外一個重要表現,是稱能役使鬼神。這兒說的役使,又稱召幼鬼神。召是召而役之,幼是考察檢束,有過者處分之。召的物件,主要是神,也包括部分精鬼;幼的物件主要是鬼,也包括一些不聽拘束擅為禍福的邪神。召的神,範圍很廣,山神、龍王、城煌、裡司都在常召之列,更加重要的是一批被設想成專掌文書曹案的仙吏,和率兵征伐且能移山填海、搬運風雷的神將。
仙吏,主要有功曹、玉女等,正一道法凡上壇出官中首先召出的便是他們。其中功曹又有多種。以後新符篆派亦皆沿用.
神符的系統,各派道法構想不同。但道法科儀中都常列將班,各派符篆上也常有神將,卻是常格。宋以後出現的將班大抵分工具體。這兒且舉二例:一是相對來說沿襲宋前傳統的《上清天蓬伏魔**》其將班列主持二人:
統兵主帥混元一黑都統大將王元帥(名煜),
統兵四目老翁部雷建殺伐大將陶元帥;
主將而外,又有三十六將化身主事:
天蓬大將(姓駱名苗),
九元殺童大將(姓繆名驥)
五丁都司大將(姓闊名漢)
高刁北翁神將(姓起名淵)
七政八靈大將(姓蓋名閡)
太上皓凶神將(姓閻名守)
長顱巨獸大將(姓皮名縫)
手把帝鍾力士(姓伊名伽)
素桑三神大將(姓樂名案)
嚴駕贊龍大神(姓翟名迷)
威劍神王大將(姓盧名禪)
斬邪滅蹤大將(姓金名亢)
紫黑乘天大將(姓曲名佑)
丹艘赫衝大將(姓姚名資)
吞魔食鬼大將(姓支名方)
橫身飲風大將(姓幽名隱)
蒼舌綠齒大將(姓回名諒)
四目老翁大將(姓陳名汝)
天丁力士大將(姓韓名郵)
威南御凶大將(姓郭名茂)
天驗激慶大將(姓示名他)
威北銜風大將(姓任名悅)
三十萬兵大將(姓合名閣)
衛我九重神將(姓解名陶)
闢屍千里大將(姓宋名斡)
驅卻不樣大將(姓程名球)
敢有小鬼大將(姓邢名壓)
欲來見狀大將(姓房名和)
俊天大斧大將(姓伽名須)
斬鬼五形大將(姓過名存)
炎帝烈血大將(姓淮名滑)
北斗然骨大將(姓震名威)
四明破傲大將(姓席名回)
天漱滅類大將(姓永名遠)
神刀一下大將(姓崔名鼎)
萬鬼自潰大將(姓截名湛)
此外尚有九元煞童九人、五丁都司五人、七政七人、八靈八人,天丁力士一人;統兵助法二將、火鈴帝君、火鈴將軍、護尺神王等等。
天蓬法中的將班隊伍浩大。其名目,大抵從天蓬神咒中化出。他們各有專長,比如炎帝烈血大將,「即四明功曹大使,南鬥殺鬼使者,及遊巡三千六百人隨帥左右聽令,察人善惡。宜行好事,不得穢語。領兵能滅水火蜂至惡疾瘡毒之鬼」。北斗燃骨大將,「即北斗使者,領兵斷滅人間咒詛、毒藥、凶災之鬼。」天歇滅類大將「神光赫奕、震動天地,能收虛空飛走百禽鳥獸之精」。
一例是《先天雷晶隱書》中的將班:
歘火律令大神炎帝天君鄧(燮)
雷建都奮鐵筆注律大神青帝天君辛(俐)
先天一燕飛捷報應使者喝穀神君張(珏)
雷建傳音捷疾使者嘯命風雷神君張(雲)
雷建發號都督使者太乙鐵甲神君張(亞)
陽雷五大蠻雷使者:馬(鬱林)郭(元京)方(什高)鄧(拱辰)田(元宗)
陰雷五大蠻雷使者:蔣(剛輪)畢(機)華(文通)雷(壓)陳(石)
雷公江(赫衝)電母秀(文英)風伯方(道彰)雨師陳(華天)雲吏郭(士秀)
這一將班,實際上綜合了幾種雷法中的神將在內。其中鄧燮被稱為主帥,辛天君被指為判官,張壓被視為使者。雷霆被視為掌天之號令,可以代天行罰,所以先要召使者使之召雷並通報,判官定是非曲直,主帥率神兵出征。他們又或各稱為帥,專行眾法。其餘蠻雷使者及雷公、電母等是雷霆都司下的屬將,各專一事。
上述召役的將班,只是兩個代表。即此二例已可看到道教法術稱「召役鬼神」的基本前提,是構想了各類職司神將仙吏。他們應召而來,方有伐祟,起雷、降雨等等法術的「成功」。這些神將,又或稱靈官,如馬勝、王善就是著名的靈官,後來王靈官且成為**神。上述二法之外,如地司(以殷郊太歲為主將)地抵(以東嶽屬將為主)等等,都有自己的將班。
道教文化 抱朴守拙 菲律賓白龍王道教修行貴在修心
慾壑難填,心有永珍。當心未澄,欲未遣的時候,煩惱就產生。所有煩惱的根源,在於心的執著。若是能夠讓心抱朴守拙,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心,終有一天修為會大大地提高。道教修行,貴在修心。在未修行之前,很多人的心都是極其複雜的,許多妄念在不停地打轉。修行之人,貴在明心悟道。也就是說一切修行從修心開始,心是關鍵,心...
菲律賓白龍王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作為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響。漢語中有關 道 的詞語或說法比比皆是,沉積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道 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來,道 是最高的哲學範疇,是世界的最高實體,道 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