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標誌著秋季的開始,所以立秋也稱「交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很重視這個節氣。也就由此形成了很多關於立秋的習俗、講究。
過去,涼爽的秋天到來,立秋後天氣仍然較熱,但是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此時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正是給農作物追肥的好時候。立秋是由熱轉涼的過渡時節,是陽氣漸衰,陰氣漸長的節氣。因此我們要適當鍛鍊身體、保持心情平靜、注意肺部和呼吸系統疾病等。
一、迎秋表達對自然地敬畏
據記載,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後來逐漸演變成立秋日帝王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
東漢時,百官迎秋的儀式更為隆重,先要穿上黑領內衣和白色外衣出城迎秋,禮畢後則換上紅色衣服,斬殺牲畜,準備祭品,以薦陵廟;將士也開始秋日操練、比賽以備戰。
宋代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迎秋習俗,表達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
二、擇吉日感謝上蒼和祖先
在立秋節氣後,朝廷、民間都會挑選黃道吉日祭拜,感謝上蒼和祖先的庇佑,並舉行嘗新儀式,以慶祝五穀豐登。古人認為,上蒼庇佑,才能風調雨順;春耕秋收,不能忘記祖先。所以每到重要節日,都要祭祀、感恩。
三、貼秋膘
立秋這天,在我國一些地區流行「貼秋膘」習俗。說是伏天食慾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到立秋就要「貼秋膘」以補償。所以立秋這天,大家就要「以肉貼膘」,燉肉、肘子、白切肉、紅燜肉等都比較常見。風水大師網溫馨提示:「貼秋膘」時,魚、肉切勿吃得太多,以免引發血脂升高,誘發冠心病等。
四、立秋禁忌多與收穫有關
因為秋後是收割的季節,所以很多禁忌與此有關。據說雲南等地忌立秋日在田間行走,認為會對秋收不利;河南、江蘇、湖北一帶,立秋日忌雷、雨、風,認為會影響秋後的收成。有的地方則忌立秋日洗澡,認為會拉肚子等等。
五、立秋健康開運習俗
有些地方,人們會用紅紙書寫「今日立秋,百病皆休」字樣貼於牆上,以起到預防疾病之意。還有的地方,婦女用紅布剪成葫蘆形,縫在兒童的衣服的背後,用以驅除病災。這些習俗,都表達了古人對健康的祈求。
六、「啃秋」咬住豐收
「啃秋」,也稱「咬秋」。很多地方講究在立秋這天,要吃西瓜或香瓜,寓意咬住秋天的涼爽和豐收。還有的地方則啃玉米、啃山芋等等
七、立秋時節氣溫還是偏高,人體為了適應天氣的變化,生陳代謝也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注意腸胃健康,飲食上一定要避免食生冷、不衛生的食物。
八、立秋時節避免悲傷,因為秋季人們受天氣影響,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心情低落、抑鬱的情緒,所以要做到少思念、少言語、少慾望、少生氣等,一定要心情平靜,否則會傷肺。秋季主金,金主肺之故.
九、此時節鍛鍊身體需量力而行,因為陽氣漸衰、陰氣漸長,如果運動量大,出汗過多,過度勞累,會傷及體內陰氣,加重心臟負擔。
十、立秋時節農作物仍生長較快,應抓緊時間追肥促長,準備收穫農作物。
十一、立秋時節有搬家和裝修房子或動土的朋友,應該避開正南方,另外家中大門在此時節也不宜立正南方。
十二、一直單身的朋友,在此節氣不妨外出去居住地的西方旅遊,很可能結識你命中的他,另外在臥室西北方放一杯加糖的開水,催旺命中桃花。
十三、立秋時節天氣冷暖交替變化,人們最容易發生呼吸道系統疾病和肺部疾病,因此飲食要以滋陰潤燥的食物進補,多吃些蜂蜜、核桃、芝麻、鴨梨、薏仁米等。還應該每天保持8杯水的習慣。
風水就在我們周邊,好的風水應該符合個人需求,風水理應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應結合命主本人的八字與周圍環境氣勢來佈局,命理結合風水才能風生水起好運來。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風水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來被中國人所看重,在此恭祝所有家人們元宵節快樂!人們認為過了元宵節就是正式過了年。這一天有很多風俗,也有不少禁忌,你們知道嗎?元宵節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代稱為 上元 其夜則稱 元夜 元夕 或 元宵 我國古代的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
你應知道的臥室風水禁忌
你應知道的臥室風水禁忌 臥室色彩的選擇 臥室色彩的選擇也是一個問題,其不單單是一個美學的範疇,更涉及到人本身的生命資訊 愛好等方面。首先,太鮮豔或太灰暗的顏色都不是好的選擇,前者會給視覺帶來較大的衝擊,使人精神亢奮,長此以往會產生精神與視覺的疲勞。後者會使人情緒消沉,也很容易產生勞累之感,兩者都會影...
臥室裡的風水禁忌,你知道多少?
我們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臥室中度過的,臥室風水對我們身心的影響不容小覷。其實風水對於人的影響,遠不止身心那麼簡單,事業。學業 人脈 情感 財運等等諸方面運勢無不與身邊風水息息相關。臥室裡有哪些風水禁忌呢?臥室的面積忌過大。一般臥室的使用面積,最適合十幾到二十平米左右,大於二十平米則略顯空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