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習俗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迎夏儀式
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s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嘗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鬥蛋遊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五彩的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稱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芒種習俗,民間在芒種時都有哪些習俗?
芒種民俗 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 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 家曹雪芹的 紅樓夢 提及。安苗芒種打泥巴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
夏至習俗,民間在夏至時都有哪些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 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 春官 載 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 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 秋報 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 過夏麥 系古代...
立冬習俗,民間在立冬時都有哪些習俗?
民間習俗 立冬與立春 立夏 立秋合稱四立 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 立冬補冬,補嘴空 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 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