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盜書」的汗青真象

2021-04-17 00:14:53 字數 1827 閱讀 6391

「蔣幹盜書」的汗青真象

「蔣幹盜書」的汗青真象

蔣幹遊說周瑜,經《3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活潑描述,廣為人們知曉。據裴松之在《3國志·吳書·周瑜傳》所引注的《江表傳》記錄,曹操遣蔣幹遊說周瑜確有其事,大致內容如下:

當初曹操據說周瑜年少有美才,認為可以通過遊說把周瑜說動,於是祕密差遣九江人蔣幹去見周瑜。蔣幹穿戴平民葛巾,以個人身份見周瑜,周瑜熱忱相迎,立即對蔣幹說:「子翼(蔣幹字)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耶?」蔣幹託故否定,推說自己跟周瑜是統一鄉鎮,遠離多年,前來話舊,並作參觀。周瑜款待蔣幹後告辭去做事,讓蔣幹獨自住了3天。臨別時,周瑜請蔣幹參觀其兵營、軍庫,設席餞行,稱說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10分相得,表現決不會有所搖動。蔣幹只是笑著聽周瑜表達心志,始終沒有說一句遊說之辭。回見曹操時,蔣幹說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把他離間。

以上是蔣幹遊說周瑜的全程序,從這個程序看,蔣幹只是白走了一趟。

蔣幹是九江人,當時為曹操的幕賓。漢四柱八字 d5168.com九江與周瑜老家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同屬揚州,所以蔣幹自稱跟周瑜是同鄉鎮的老鄉,兩人並有過交往。這多是曹操差遣他去遊說周瑜的一個原因。再是蔣幹此人頗有談鋒,《江表傳》稱其有儀容,以才辯見稱,在江、淮之間獨一無二。曹操部下人才輩出,獨挑揀蔣幹去遊說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沒能如願。

蔣幹遊說周瑜的根本史實便是這樣,問題在於蔣幹是何時在甚么地方見周瑜的,《江表傳》沒有明白記錄,於是呈現了3種說法。

一說在赤壁之戰後。《資治通鑑》將此事記錄為建安104(公元209年)年冬12月,即公元210年之初。此時的周瑜,已經攻陷江陵,屯據南郡,領東吳南郡太守。所以,蔣幹遊說周瑜,便是周瑜在荊州之時。一些冊本也按《資治通鑑》的記錄將此事放在周瑜領南郡太守之時,如《諸葛亮評傳》(柳春藩著,中國青年出書社1997年7月出書)。此書敘說,赤壁之戰後,曹操在政治上採用分解崩潰敵人的策略,於是派周瑜素交九江人蔣幹去見周瑜進行策反,結果被周瑜謝絕。

一說在赤壁之戰前。如劉逸生《3國小札》所說。劉老師以為司馬光《資治通鑑》把蔣幹遊說周瑜這件事放在建安104年冬,是不公道的。由於這時候周瑜已經立下大功,成為東吳第一號人物,決不是曹操一個說客能感動的,曹操也不致於在赤壁大北以後向周瑜挽勸歸降。果然如此,曹操便真是個大傻瓜了。這是劉逸生老師的見地。再便是《3國演義》所說,蔣幹遊說周瑜是在赤壁大戰之時。這跟《江表傳》的記錄顯然相背,只是**家偷樑換柱的藝術伎倆罷了。《3國演義》寫赤壁之戰時

「群英會蔣幹上鉤」這段筆墨,源於元朝的《3國志說書》,也不滿是羅貫中的創造發明。羅貫中只是對《說書》作了一番加工改革,使故事既活潑傳神,又顯得公道。《說書》裡的蔣幹是個仙長,曹操拜其為師,派他去遊說周瑜,結果反中了周瑜之計。《演義》把仙長、拜師這些去掉了,又對故事精心修飾,使「群英會蔣幹上鉤」

這個回目花團錦簇,10分悅目,而蔣幹也就成為了書卷氣10足成事不敷、敗露有餘的小丑式人物,如戲劇《群英會》中所演出的那樣。

那麼,蔣幹遊說周瑜,究竟是在赤壁之戰前,仍是在赤壁之戰後?假如說在赤壁之戰前,那只有在周瑜鎮巴丘之時。建安初,周瑜隨孫策平定江南,篡奪豫章郡(今江西南昌)等地,初露雄姿,曾經留屯巴丘。這個巴丘在今江西峽江縣,非岳陽古巴丘,峽江古巴丘離九江較近。周瑜屯巴丘,是建安4年的事。建安五年,孫策被刺身亡,孫權留周瑜在身旁,「與張昭共掌眾事」,根本上一直隨孫權左右征戰或者議事,只在建安十一年一度駐屯過宮亭(即宮亭湖,今鄱陽湖),建安103年赤壁之戰前駐屯過鄱陽(今江西波陽縣)。《江表傳》說曹操聞周瑜年少有美才,蔣幹遊說周瑜似應在周瑜年少初露鋒鋩之時,那便是駐屯巴丘的時候。無非,這個時候曹操正與袁紹進行存亡比力,官渡之戰燃眉之急,須全力對付袁紹,彷佛不太可能專門派蔣幹去遊說周瑜。而建安十一年只是短暫屯駐宮亭,赤壁之戰前屯駐鄱陽時也不可能,由於這年八月曹操已經引兵南下,很快佔有荊州,基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不大多派蔣幹去遊說周瑜。

1/212 下一頁 尾頁

「蔣幹盜書」的汗青真象

劉逸生老師說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派蔣幹去遊說周瑜不公道,似有一定道理。但他說當時周瑜已經立大功,成為東吳第一號人物,決不是曹操一個說客能感動,也不盡然。愈是癥結人物,愈有可能成為對方策反的主要物件。曹操在周瑜手上吃了虧,想出方法策反周瑜,如成功,大可挽回點體面。問題是汗青上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司馬光,為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