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元素特性命名
這是最多的一類,命名時,或是根據元素的外觀特性)或是偵據元素的光譜譜線顏色;或是根據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質。這類元素的中文名稱命名除採用根據音譯的諧聲造字外,還有其它多種做法。
1.沿用古代已有名稱
有許多元素,我國古代早已發現並應用,這些元素的名稱這屢見於古藉之中。在命名時,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
金—拉丁文意是「燦爛」
銀—拉丁文意是「明亮」
錫—拉丁文意是「堅硬」
硫—拉丁文意是「鮮黃色」
硼—拉丁文意是「焊劑」
2.借用古字
如:
鏷—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錒」。而鏷在古漢語中指未經煉製的銅鐵
鈹—拉丁文意是「甜」。而鈹在古漢語中指兩刃小刀或長矛
鉻—拉丁文意是「顏色」。而鉻在古漢語中指兵器或剃髮
鈷—拉丁文意是「妖魔」。而「鈷 」在古漢語中指熨斗
鎘—拉丁文意是一種含鎘礦物的名稱。而鎘在古漢語中指一種圓口三足的炊器
鉍—拉丁文意是「白色物質」,而鉍在古漢語中指矛柄
借用這些字是因為這些字的發音與其拉丁文名稱的第一(或第二)音節的發音相同接近
另有一個元素「磷」,拉丁文意是「發光物」。此元素我國古稱「 」,現因規定固體非金屬須有「石」旁,遂用「磷」。而磷在古漢語中則是用來形容玉石色澤的。
當然,以上這類字的古義現在都是基本不用的
3.諧聲造字 如:
銣—拉丁文意是「暗紅」,是其光譜譜線的顏色
銫—拉丁文意是「天蘭」,是其光譜譜線的顏色
鋅—拉丁文意是「白色薄層」
鐳—拉丁文意是「射線」
氬—拉丁文意是「不活潑」
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4.會意造字
我國化學新字的造字原則是「以諧聲為主,會意次之」。這類字數比起諧聲一類來要少得多。如:
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維持生命」。我國曾譯作「淡氣」,意為沖淡空氣。後以「炎」入「氣」成「氮」。
氯—拉丁文意是「綠色」。我國曾譯作「綠氣」,意謂「綠色的氣體」。後以「錄」入「氣」成「氯」。
氫—拉丁文意是「水之源」。我國曾譯作「輕氣」,喻其密度很小。後以「 」入「氣」成「氫」。
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我國曾譯作「養氣」,意謂可以養人。也曾以「養」入「氣」成「 」,再由「 」諧聲,造為「氧」,但仍讀「養」音。
鉀—拉丁文意指海草灰中的一種鹼性物質。我國應其在當時已經發現的金屬中性質最為活潑,故以「甲」旁「金」而成「鉀」。
鎢—拉丁文意是「狼沫」。我國應其礦石呈烏黑色,遂以「烏」合「金」而成「鎢」。
碳—拉丁文意是「煤」。因我國古時稱煤為「炭」,遂造為「碳」。
也有些元素開始曾用諧聲造字,後又轉為會意造字的。如:
矽—拉丁文意是「石頭」。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曾從拉丁文音譯,諧聲造為「矽」。後因「矽」與「錫」同音,多有不便,遂改為「矽」,取「圭」音。因古時,圭指玉石,即是矽的化合物。不過,至今在不少地方(特別是在物理學教材中)還有用「矽」了的。
要說明的是,我國對元素符號的拉丁字母讀音習慣上是按英文字母發音。而新造漢字讀音,一般是讀半邊音,如氪(克)、鎂(美)、碘(典)。但並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鉭(坦)等,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化學元素周易起名趣談姓名測試
在歐洲,到十九世紀初,隨著超來越多的化學元素的發現和各國間科學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化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有必要統一化學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學家貝齊裡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化學元素的拉丁文名稱,在命名時部有一定的含義,或是為了紀念發現為地點 發現...
化學元素周易起名趣談姓名測試
在歐洲,到十九世紀初,隨著超來越多的化學元素的發現和各國間科學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化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有必要統一化學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學家貝齊裡烏斯首先提出,用歐洲各國通用的拉丁文來統一命名元素,從此改變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亂狀況。化學元素的拉丁文名稱,在命名時部有一定的含義,或是為了紀念發現為地點 發現...
周易起名的誤區2
三 死搬硬套的誤區 運用 五格剖象法 選擇一個更加趨向完美的五格配置是不難辦到的,但難在因人而異,依據八字的喜忌來選擇字與數理的五行,五格配置才能起到調整八字不足的作用。而不是把書搬來,逐字逐句的對照,斷章取義,死搬硬套。與 姓名新編 對照,有一點出入就不行,這是不對的。因為,一者讀書要活學活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