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南崔氏族譜》(建昌崔氏)為清雍正年間崔仁懋等編。該支崔氏奉崔倫為始祖,崔倫自唐代乾符年間由撫州青泥徙居南城之北港(即今崔坊),是為建昌崔姓一世祖。南城、南豐、新城、廣昌、瀘溪各族支派皆其後裔。此家譜共16卷,卷一為譜序,卷二至十六為世傳。 安徽太平崔氏《仟源崔敦五堂支譜》為民國十八年(2023年)崔森編,該譜記唐代崔群之後世居宣州,至元代壽一公始由宣城洪林橋遷太平東鄉黟山之陽,為始遷一世祖。傳至第四世,分為東分、西分兩派。傳至第八世,東分有(火+漢-氵),生五子:琬、珊、武、文、曼,遂為五房,此譜載蟆下五房之世系,故稱「五房支譜」。卷首外紀統譜世系(自漢代崔篆至唐代崔篆至唐代崔群)、內紀統譜世系(崔群到壽一之父省五)、人物類志,卷一敦五堂世系總圖考,卷二至九二房至五房世系圖考,卷十藝文,卷終墓圖。 民國十三年(2023年)崔鑄編的《仟源崔氏悼敘堂支譜》(共10卷,首一卷,終一卷)為《仟源崔敦五堂支譜》中第九世崔滾一支,這支譜,屬東分。「悼敘堂」即滾公支堂名。卷首新序,卷一舊序、簪纓考,卷二至九世系圖及世傳,卷九至十墓圖、契據、藝文,卷終為本支祠產及歷置公產及創修支譜跋。 安徽無為《濡須崔氏宗譜》(八卷),為崔筱雲等編,民國十八年(2023年)三戟堂活字本。該譜記載:南宋紹興年間有舜民自銅陵遷無為,是為始遷祖。但該支自舜民以後世系不詳。此譜以明宣德至嘉靖人崔彪為大房之祖,崔志清為二房之祖。
湖南寧鄉《崔氏七修族譜》共25卷,末一卷,崔黼編,為民國二年(2023年)默蔭堂活字本。該譜以南宋時崔比為始遷祖,崔比自江西遷來寧鄉。所存各卷為樂吾房、舉臣房、贊明房、讓吾房、愛臺房、鬥宇房、養心房、少州房、少溪房之系圖,以及世傳、墓圖,卷末為存族編(輯名存而傳闕者)、收族編(輯遠徙各處者)。寧鄉《崔氏八修族譜》系民國二年譜之重修本。寧鄉崔氏支系又有崔蔭樾等纂修的《博陵崔氏四修雲岫支譜》(10卷),民國二十八年(2023年)三戟堂木活字本。該譜以南宋人崔比第76代孫崔守曾為宗祖。崔守曾於明萬曆四十七年築別墅於寧鄉板石衡,題曰「雲岫」。卷一譜序,卷二系圖,卷三至九行傳,卷十墓圖、字據等。 家譜可為研究社會變革和歷史事件提供有力佐證。如明朝初年的洪洞遷民,正史中雖然也有記載,但不甚詳細,而家族譜 (尤其今河南、山東等地家譜)中記載得較為詳備。 另據河南省孟津縣大崔溝《崔氏家譜》記載:崔氏本居山西洪洞,遷於河南,相傳;五門河北橫嶺,一居鞏縣白沙,一居孟津油坊街,一居洛陽太古莊,一居大崔溝,崔溝祖塋在村後北嶺……今河南省鞏義市《白沙崔氏源流》記載:白沙崔氏始祖崔思義,兄弟四人,原籍山西省潞安州等籍長子縣:興寧村。元末戰亂迭起,人民離散。明太祖定鼎後,河南一帶,地廣人稀,官府組織移民。其長兄思仁守祖業于山西,其三弟、四弟思禮、思智分別遷居河南溫縣南部駝塢村、遂平縣沙河店。二弟思義於明洪武四年(2023年),遷居鞏縣白沙村,成為白沙崔氏始祖。始祖下分五門,今已繁衍二十四世。2023年統計,白沙計有崔氏後代 6000餘人。今河南省洛寧縣、沈丘縣、鄲城縣、宜陽縣、洛陽市郊、偃師市、永城市、濮陽市區和山東省鄄城縣等地的崔姓家譜,都記有明初洪洞遷民事,均將其支系自山西東遷之人奉為其始祖。
周氏族譜姓名測試
周姓族譜的譜序 1 非其本姓所寫的譜序。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學家為江西吉水周氏家譜寫序。如 解縉的 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 楊榮的 周氏族譜序 此譜為明初翰林院編修周敘重修 金幼孜的 周氏族譜序 此譜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彥奇 國子監博士周歧鳳重修 清朝中葉,錢大昕撰的 周氏族譜序 它介紹了明代上海周氏與清代嘉...
黃氏族譜姓名測試
黃姓譜牒源起於何時,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後。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 王 氏。後黃飛虎曾孫黃愛輔 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複姓 黃 氏。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已有專門記錄黃國...
陳氏族譜姓名測試
陳姓族譜等級觀念森嚴。對於那些曾任高官顯宦,封妻廕子,榮宗耀祖者,往往大書特書,惟恐不詳盡,而對一般的陳姓子弟,僅寫上姓名,沒有其他介紹。陳姓視耕讀為正業,對其他職業採取鄙視態度,如對經商者,即使擁資鉅萬,經營有方,族譜上也是隻錄其姓名,不提成就,更無讚譽之辭。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稱呼也就不同,有...